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成立,探索区域性数据流通新机制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5-09 15:22:01

5月8日,由上海市测绘院、上海数据交易所主办,时空地理数据行业创新中心承办的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举办,旨在积极探索和构建区域性数据流通新机制新模式,促进时空地理数据流通和价值化应用。上海市数据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等有关部门领导参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上海市数据局数据要素发展处副处长栾红栋、上海市测绘院党委书记张弘、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出席并致辞。

全国首个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成立,推动区域数据资源协同创新

为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推动区域时空地理数据资源的协同开发利用和创新应用,更好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时空地理数据行业创新中心倡议并发起成立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

8日上午,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成员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举办。会议通过了《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章程》,明确联盟七项核心工作任务,包括健全基础制度、协同科技创新、研究政策课题、构建基础设施、创新产品开发、共建生态体系和推动跨界融合。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共76家,涵盖高校院所、长三角地区城市测绘院、其他地区相关企事业单位等,上海市测绘院、上海数据交易所当选为联盟理事长单位。

8日下午的联盟成立大会上,上海市数据局、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上海市测绘院、上海数据交易所、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有关嘉宾共同参加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成立仪式。联盟以“开放共赢、可信协同、价值共创”为核心理念,打造数据提供方、数据服务方、数据使用方等多方共生的一体化协作平台,助力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激活要素价值,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空地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和关键性战略资源,在自然资源、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城市治理、文化旅游、绿色低碳、应急管理、低空经济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通过成立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积极探索和构建区域性数据流通新机制新模式,将持续推动时空地理数据资产化和价值化的创新应用,助力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时空地理数据价值化示范品牌。

共探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流通新范式,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2024年11月,上海市测绘院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共同成立时空地理数据行业创新中心,积极推动时空地理数据的开发利用与高效流通。

目前,时空地理数据行业创新中心服务平台已完成50余家挂牌主体、160多项时空地理数据产品的成功接入。联盟成立大会上,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上海司南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数据产品挂牌仪式,数据交易生态加快构建。

数据基础设施是数据基础制度落地和数据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承载。为贯彻落实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快形成时空地理行业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要素流通新格局,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在成立大会上发布《时空地理数据行业可信空间建设指引》(V1.0)。上海市测绘院首席专家、时空地理数据行业创新中心主任顾建祥解读称,时空地理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以推动时空地理数据要素畅通流动和数据资源高效配置,实现行业生态繁荣、价值共创为目标,按照数据资源体系、数据应用场景、核心技术功能、流通产业生态、规范管理机制、市场运营模式、网络信息安全七个部分展开建设,将形成一批高质量数据资源,打造一批丰富的应用场景,开发一套可行的技术系统,建设一个活跃的产业生态,构建一套完备的运营体系。

主题报告环节,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登高结合国家、地方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和数据领域相关政策,提出依托联盟构建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流通新范式的可行路径。上海金润联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润征信总经理、金润国交总经理赵星星分享了可信数据空间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建设实践及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交通数据场景化运营实践。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图中心高级工程师朱晓华介绍了上海海图中心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产品研发及场景应用、数据产品运营、数据资产化实践等方面的案例成果。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刘雨婷从技术、应用、生态等角度深度解析遥感数据如何突破空间维度,成为激活数字经济的新质生产力。

本次大会通过搭建政产学研多方协同平台,有效促进了时空地理数据行业的最新成果交流和创新应用探索。未来,时空地理数据行业创新中心将持续通过长三角时空地理数据可信联盟这一开放凝聚生态的平台,努力承担起政策落地的推进器、生态协同的连接器、创新成果的扩散器的角色,积极引导时空地理数据产业各方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在场景打造、标准研制、价值挖掘等方面形成创新合力。推动多元主体共建数据流通机制,共推跨域一体应用,共拓跨界示范场景,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加快建成有全国影响力的时空地理数据价值化赋能和创新平台。